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園都在哪裏?
字號:T|T
科技強國確實需要一腔熱血,得熱烈,熱烈才出成果。就拿咱們的半導體產業來說,受到國外禁運、竊聽等事件的刺激,國家中國推出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綱要,不僅有指導方針,午夜福利视频一区這次玩真的:砸錢。話又說回來了,美國的集成電路產業也砸了不少錢,多少灰飛煙滅的數都數不清楚,當然人家基於VC的較多。
咱們玩大的,推出大基金,1200億。於是舉國上下沸騰了,經濟增長正好放緩了,除了賣地,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貌似又是一個好方法,一年3000多億的市場需求,經濟還有望快速前進。於是全國各地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今天咱們就盤點一下,這些集成電路產業園在哪裏?
先說北京,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272億美元,增速高達59.81%,設計企業約90家,隻有一個小小的中關村貌似承載不了這麽大的需求,於是北京市砸下40億,開始集成電路產業空間布局,北設計、南製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海澱北部,依托北大、清華、中科院、北航、北理工等大專院校的人才、智力、項目、資金的優勢,建立國家級的集成電路設計園;在北京的南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集成電路生產製造基地;在河北正定建立集成電路封測基地,形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
集成電路已成北京龍頭產業,這40億花得值不值
另一個比較熱鬧的是廈門,依托的資源是台灣人才。紫光集團總投資40億元,在廈門建設紫光科技園暨展銳大廈,總建築麵積超過40萬平方米,集研發設計、產業孵化、產品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並有望成為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數據顯示,目前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已集聚近70家企業,2015年產業規模達56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芯片研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一個紫光科技園,就讓廈門登上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高地?
除了廈門,南京也不示弱。今年6月總投資達30億美元的德科碼半導體產業園項目正式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奠基,將建設8寸晶圓廠2座、12寸晶圓廠1座,以及封裝測試廠、設備再製造廠、科研設計中心和配套生活區等。此前的3月28日,總投資同為30億美元的台積電南京項目簽約落戶江北新區。兩大“30億美元級”的世界領先企業先後投資南京,在帶給中國大陸最先進生產工藝的同時,也將填補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短板,使南京一舉進入全國集成電路重點城市第一方陣。
砸60億美元賭一個集成電路的未來,南京做對了嗎
四川雙流5000萬打造西南首家核芯空間,從2016年中國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菁蓉港·核芯空間啟動儀式上獲悉,四川省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於今年5月26日成立,可投資規模已達到100億至120億元之間,基金單個項目最低投資額不低於3000萬元。核芯空間立足雙流、覆蓋成都、輻射西南,聚焦提供專業化、區域化的集成電路公共服務。
靠砸錢四川就想把集成電路搞大,恐怕還不夠
重慶也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集成電路確實成了香餑餑。重慶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落戶重慶兩江新區水土工業開發區,該項目總投資10億美元,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封裝生產。項目的布局有助於重慶打造國家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促進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從筆電基地到“芯屏器核”智能終端的全產業生態鏈布局。
要站上國內集成電路高地,重慶靠一個萬國半導體就能行?
貴州與美國高通公司合作,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成立合資企業——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對於該公司的未來發展,貴安新區未來將會提供哪些支持?貴安新區管委會主任馬長青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貴安新區將落實大數據產業優惠政策,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產業發展方麵給予重點支持,提供優質的服務。馬長青說,這次簽約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貴安新區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將以此為契機,建成集成電路產業園,以良好的條件吸引國內外上下遊企業入駐,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貴安新區建集成電路產業園,高通入駐僅僅是開始
別急,還沒完,看合肥。龍芯國產計算機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在合肥市政務中心舉行。據悉,龍芯國產計算機產業園項目將依托“龍芯”CPU和“龍芯”服務器自主創新技術,進行高性能國產計算機產業聯合開發。
龍芯國產計算機產業園項目落戶,合肥藏了啥寶貝?
掐指一算,已經300億的投資了,加上大基金及各種基金,算完得有上千億了,這麽大的投資產值肯定超過3000億了吧,到時候國內承載得了嗎?那就出口好了,國外企業要顫一顫了。
集成電路已成北京龍頭產業,這40億花得值不值
按照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空間布局,北設計、南製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海澱北部,依托北大、清華、中科院、北航、北理工等大專院校的人才、智力、項目、資金的優勢,建立國家級的集成電路設計園;在北京的南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集成電路生產製造基地;在河北正定建立集成電路封測基地,形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在日前舉辦的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創新創業平台發布會上,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董事長苗軍在介紹產業規劃中,描述了這樣一幅藍圖。
集成電路產業將成“高精尖”龍頭
集成電路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已成為各國科技競爭的製高點。隨著我國集成電路消費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集成電路產業已成為北京構建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全麵實現科技創新中心的龍頭產業。
去年,北京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272億美元,增速高達59.81%。目前,北京擁有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約90家,年產值位居全國前列。
苗軍說,作為構建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從規劃初始就遵循“高標準、專業化、智慧化”的原則建設,計劃以集成電路設計為核心,聚集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企業,形成一體化產業鏈條,並延伸到軟件應用、智能硬件、互聯網、物聯網,構建“泛集成電路設計園”。
據了解,設計園將麵向全球集成電路企業,構建產業生態圈、人本生態圈、企業生態圈、智慧生態圈“四大生態圈”,提供圍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投融資、共性技術、人才培養、創新孵化、市場推廣、海外拓展、中介服務及生活配套等需求的“八大產業功能服務平台”,重點解決集成電路企業發展過程中麵臨的共性、個性問題,助力高速發展、快速成長,為集成電路企業創造全生命周期式成長空間。
坐落在海澱北清路上的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總占地麵積6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22萬平方米,由16座研發辦公樓組成。園區建成後,入駐企業將達150家,其中國際大型設計企業5-8家,年產值約300億元人民幣。
根據規劃,設計園將於2016年底封頂,2017年竣工,2018年初投入使用。屆時,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作為承接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專項園區,與北京亦莊生產製造基地、河北正定封裝測試基地形成三地協同發展,落實北京作為國家京津冀發展戰略中“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
14條新政為園區量身定製
為吸引高端人才和國際頂級企業落戶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中關村管委會與海澱區政府聯合推出針對集成電路設計園專屬的14條新政,從支持領軍企業落戶、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業服務能力、推動產業上下遊合作、吸引高端人才、優化產業環境六大方麵給予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支持。
在“支持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落戶”這一項中明確提到,對設計園引入的能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大型企業給予資金支持1億元;“支持企業吸引和培育全球集成電路設計領軍人才”則將優先落實高端人才居留與出入境、子女入學、職稱評審、公租房等問題。
此外,為支持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新政將按照新產品製造費用的20%給予研發資金支持,最高支持200萬元。對經認定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優先給予政府股權投資或者研發資金支持,按照年收入投入的研發比例分別一次性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資金支持。
為支持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創業孵化,將根據服務企業的數量、服務效果、人才吸引、產業集聚等情況,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支持;對首次獲得投資的集成電路企業給予不超過投資總額10%、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新政還支持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共性技術平台和產業促進服務平台建設,支持集成電路企業產業技術聯盟,專業機構、聯合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和用戶單位,共同搭建共性基礎服務平台和產業促進服務平台,對於平台給予不超過建設額50%、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支持,對於平台提供的服務按照當年服務收入30%、超過300萬元的給予資金支持,支持期限為三年。
一個紫光科技園,就讓廈門登上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高地?
近日,廈門紫光科技園暨展銳大廈在廈門火炬高新區舉行奠基儀式,該科技園由世界級集成電路巨頭——紫光集團投資,總投資40億元,總建築麵積超過40萬平方米,將建設集研發設計、產業孵化、產品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並有望成為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新常態下廈門加快產業轉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隨著一個個龍頭企業的落戶,廈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腳步更加紮實。數據顯示,目前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已集聚近70家企業,2015年產業規模達56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芯片研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廈門“芯”正在成為引領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引擎。
龍頭企業集聚
創新帶動轉型
“以廈門紫光科技園為平台,紫光集團將在廈門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鏈投入。”在22日舉行的奠基儀式上,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介紹說,紫光將在廈門設立包括芯片設計研發、混合雲平台、係統軟件開發等在內的多個具有世界水平的創新研發與產業基地,同時,與廈門國資共同設立160億元的“廈門國資紫光聯合發展基金”,助力廈門國資國企產業轉型升級。
他表示,廈門具有特殊的地理、資源、人文優勢,同時也是一個現代化,具有良好科技資源的城市,在廈門,紫光集團不僅要生根發芽,而且要做得越來越大。
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大力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以廈門火炬高新區為主要載體,廈門的良好城市環境和優質服務,吸引來了一批集成電路龍頭企業
去年,全球集成電路巨頭台灣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廈投資建設的聯芯集成電路製造項目,在火炬(翔安)產業區動土。該項目總投資62億美元,一期占地麵積380畝。預計於今年12月試生產,2021年12月達產,規劃最大月產能為12英寸晶圓5萬片。
事實上,廈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具備較好的發展基礎——不僅建設有公共技術平台,還湧現出了優迅高速芯片、瀚天天成、弘信電子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具備成長潛力的骨幹企業。紫光、聯電等龍頭企業的落戶,不僅為廈門的集成電路產業帶來了國際先進的技術,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上下遊緊密配套企業進駐高新區。更重要的是,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將推動廈門市電子信息產業完善產業配套,加快城市的“創新、轉型、升級”。
“集成電路產業將是提升廈門經濟發展質量、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路徑之一,也是支撐廈門未來20—30年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作為國家的“工業糧食”,俗稱“芯片”的集成電路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髒”,將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加高質量的競爭力。日前,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國務院批準建設。廈門片區將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兩岸交流合作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等方麵打造建成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同時,廈門市也於近期發布《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到2025年,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以集成電路產業支撐的信息技術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超4500億元,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點集聚地區之一。
為此,廈門將設立規模不低於500億元人民幣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杆作用,吸引大型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產業和社會資金,重點支持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在集成電路設計層麵,廈門將充分利用國內市場優勢,發揮紫光展銳等龍頭企業作用,重點圍繞5G/4G、移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安全監控、光電、照明、存儲器等應用領域的關鍵芯片,培育2-3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龍頭企業。
“廈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更重要的是具備了良好的產業生態。”火炬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說。在平台建設方麵,廈門正加快建設46平方公裏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業。在資金方麵,將設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加強與國開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鼓勵發展投資基金,支持企業發展。在人才方麵,擁有廈門大學等高校資源,正與中科院合作共建,形成人才培養體係,並出台人才引進政策。同時,擁有清華海峽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產業科研力量強。在政策方麵,廈門成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福建自貿試驗區和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片區,投資貿易日益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
砸60億美元賭一個集成電路的未來,南京做對了嗎
6月8日下午,總投資達30億美元的德科碼半導體產業園項目正式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奠基,將建設8寸晶圓廠2座、12寸晶圓廠1座,以及封裝測試廠、設備再製造廠、科研設計中心和配套生活區等。此前的3月28日,總投資同為30億美元的台積電南京項目簽約落戶江北新區。兩大“30億美元級”的世界領先企業先後投資南京,在帶給中國大陸最先進生產工藝的同時,也將填補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短板,使南京一舉進入全國集成電路重點城市第一方陣。
科教人才優勢讓南京脫穎而出
台積電南京項目為台灣集成電路製造公司獨資。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製造企業、全球第三大集成電路企業,僅次於英特爾和三星。目前,蘋果手機處理器主要由台積電和三星代工。
德科碼南京項目則由香港德科碼科技有限公司和以色列塔爾半導體公司共同投資。香港德科碼成立於2003年,專注於人工智能軟件、光學CMOS人工智能辨識裝置儀器(指紋識別)的研究開發。塔爾半導體則是全球最大的模擬電路晶圓代工廠,為全球300多家消費電子、汽車、醫療、工業、航天和國防等領域客戶提供先進的射頻、高性能模擬、集成電源管理、CMOS圖像傳感器、微電子機械係統等芯片的代工。台積電和德科碼的南京項目,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兩大項目,以其龐大的規模和先進的技術,引發了各個城市的激烈“爭奪”。南京為何能從眾多競爭城市中脫穎而出?
記者了解到,南京的科教人才優勢和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是這兩家企業非常看重的關鍵點。晶圓製造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工業領域,對人才有非常高的需求。相較兄弟城市,南京擁有“高端人才庫”,包括高等院校53所、省級以上科研機構600多個、科研人才70多萬名,萬人本科生數量位列全國第一,萬人研究生數量全國第二,兩院院士數量全國第三,且在寧高校與地方產學研合作緊密。南京的科教人才資源稟賦,將為優秀集成電路企業的生根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此外,南京是電子信息產業強市。雄厚的產業基礎可為台積電、德科碼提供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
加快大陸晶圓製造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腳步
兩大“30億美元級”項目落戶南京,不僅是我市集成電路產業的大事,也是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界的大事,在海內外都引起強烈反響。過去一個時期,大陸電子信息產業一直麵臨“缺芯少屏”的尷尬。這其中,“屏”指麵板,“芯”指芯片。近幾年,大陸液晶麵板產業強勢崛起,逐漸接近和趕上世界一流水平,芯片則成為最大短板。據統計,芯片目前已超過石油,成為大陸第一大進口商品。
為早日突破這一軟肋,2014年,國家發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成立規模高達1200億人民幣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並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大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的力度。
目前,大陸最先進的晶圓製造生產線為28納米。《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16/14納米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今年落戶的兩大項目,完全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以台積電南京項目為例,該項目投產後,將成為大陸工藝最先進的生產線,提前兩年達到國家《綱要》要求的技術水平。這將有效加快大陸晶圓製造追趕世界先進的腳步。
南京集成電路產業將獲跨越性發展
記者了解到,南京市芯片設計規模可排大陸城市前十強。但對於南京集成電路產業來說,缺乏晶圓製造是個核心缺憾。兩大“30億美元級”項目的落戶,補上了這一關鍵短板,打通了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使我市相關產業獲得跨越性發展,進入全國集成電路重點城市第一方陣。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芯片1元的產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10元產值,帶來100元的GDP,利潤十分豐厚。台積電和德科碼項目上下遊的生態鏈企業達數百家,它們投資南京之後,有望帶動一大批配套企業跟隨落戶。將形成龍頭帶動、產業配套、上下遊協同合作的集聚發展之勢,對南京整體電子信息產業生態鏈的形成和提檔升級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先進集成電路項目對人才吸納能力很強。台積電和德科碼的落戶以及相關配套企業的集聚,將有力促進我市相關產業人才的集聚和培養。據悉,我市將采取措施,推動在寧高校與優秀集成電路企業實現緊密產學研合作。
靠砸錢四川就想把集成電路搞大,恐怕還不夠
2015年,四川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收入達6344.5億元,占我省3萬億GDP的1/5,是四川著力發展的重點產業。
8月3日上午,成都市雙流區,記者從2016年中國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菁蓉港·核芯空間啟動儀式上獲悉,四川省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於今年5月26日成立,可投資規模已達到100億至120億元之間,基金單個項目最低投資額不低於3000萬元。
雙流5000萬打造西南首家核芯空間
8月3日上午,2016年中國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菁蓉港·核芯空間啟動儀式在成都雙流舉行。據悉,該空間是西南地區首個核芯空間,由電子科技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和雙流區人民政府共同投入近5000萬元資金打造而成,首期共建麵積約3000平米左右。
“核芯空間立足雙流、覆蓋成都、輻射西南,聚焦提供專業化、區域化的集成電路公共服務。”電子科大成都研究院副院長張力說,作為西南片區首個核芯空間,該空間將加大平台內容的建設,從建設EDA工具公共服務平台、芯片創新應用平台,芯片創新應用與知識產權服務平台、IP核資源共享服務平台、人才培訓服務平台、核芯空間等五個方麵著手,將其打造成一個專注於集成電路領域的創業加速器,並為“芯創客”的創新創業解決共性問題,創造良好、整體的芯創生態環境。
未來,菁蓉港·核芯空間將以芯片產業帶動成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集成電路上下遊企業在天府芯穀落戶,在2020年前,形成完備上下遊產業鏈、軟件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四川上百億投資基金扶持相關產業
2014年,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並設立基金,隨後,各個地方的基金紛紛建立。
四川省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龔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四川的這隻基金於今年5月26日成立,可投資規模已達到100億至120億元之間。
“這隻基金,午夜福利视频一区的投資方向及其比例分別為集成電路方向40%,信息安全產業方向40%,剩下的20%用於投資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她說,基金的錢已經準備好了,正在挑選投資項目。
6月24日,國務院批複原則同意《四川省係統推進全麵創新改革試驗方案》,標誌著我省全麵創新改革試驗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重點在於軍民融合。在此背景下,該基金已經與成都兩家具有軍工背景的單位多次洽談,一家意向投資30億,另一家意向投資40億元。
龔玨說,基金挑選處於成長期企業合作,單個項目最低投資額不少於3000萬元。
集成電路專家:產業鏈要放在全球視野裏來看
國家集成電路專項技術總師、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認為,集成電路發展的產業鏈健全非常重要,同時需要金融的支持,他希望大量產業資本更多地進入這個領域。
他認為,做這個產業除了要創新驅動外,還要有國際視野。要認識到這個產業就是全球化的一個產業,就算中國要建立一個產業鏈,也很難建立一個全產業鏈,如果放在全球視野裏再來看,就容易找準“我的區位優勢”,利用自身的強項進行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
要站上國內集成電路高地,重慶靠一個萬國半導體就能行?
企業名片
美國萬國半導體(簡稱“AOS公司”)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美國矽穀,是一家集半導體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為一體的企業,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器件(含功率MOSFET、IGBT和功率集成電路產品)的產品設計和生產製造。目前AOS公司在美國俄勒岡有一座8英寸晶圓廠、在上海鬆江有二座封裝工廠,在美國矽穀、台灣、上海均設有研發中心。產品市場涉及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手機、家電、通訊設備、工業控製、照明應用、汽車電子等領域。
重慶項目概況
重慶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落戶重慶兩江新區水土工業開發區,該項目總投資10億美元,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封裝生產。項目的布局有助於重慶打造國家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促進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從筆電基地到“芯屏器核”智能終端的全產業生態鏈布局。
3月30日,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迎來一位重要客人“落座”——重慶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開工。該生產基地占地340畝,總投資10億美元。
這意味著我市開始從筆電基地到“芯屏器核”智能終端的全產業生態鏈方向布局,向著打造國家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的方向發力。
重慶,為何選擇這條“芯”路?
據美國一家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數據,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內需規模達到了1035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36%,與北美、歐洲、日本半導體市場相加的規模相似。
盡管在半導體市場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引擎,但實際上半導體製造業的中心並不在中國內地。有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產能達到1468.5萬片/月,其中,中國台灣以354.7萬片/月的產能規模占據全球第一;韓國、日本、美國分別占據全球第二、三、四位;中國內地以159.1萬片/月的產能規模占據全球第五。
“大家應該注意,中國內地占據全球第五的半導體產能,包含了外商在中國內地的產能,即便這樣中國內地在全球也隻有10%左右的產能份額。這麽大的國家,這麽大的消費量,才占了10%左右的產能,肯定是不夠的。”重慶大學教授蒲勇健說。
在他看來,隨著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半導體製造業的中心,也理所應當向中國內地轉移。“而對於重慶來說,可以抓住這個先機。”
而這個機會對重慶已經成熟。作為國家規劃的集成電路產業重點布局地,重慶正將其作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進行重點培育,重點瞄準產業中高端、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彌補國內市場的供給不足。
這幾年,通過垂直整合的集群發展模式,加快布局一批重點項目,帶動上下遊企業入駐,形成原材料、單晶矽切片、IC設計、IC製造、封裝測試、產業配套的多規格、全流程的集成電路產業體係。
目前這六大環節均已具備良好基礎。重慶集成電路產業,正迎來重要發展機遇。計劃到2020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5年可望增長10倍左右。
2015年9月16日,市長黃奇帆在會見來渝的美國AOS公司董事長張複興時表示,下一步,重慶將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利用良好的口岸物流條件,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而在張複興看來,由於重慶在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方麵顯示出巨大潛力,AOS公司是著名的芯片設計、生產廠商,在重慶未來發展進程中,AOS公司願加強與重慶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然而,影響半導體製造業在重慶的發展主要因素有一個:資金。
重慶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計劃用地 340畝,總投資10億美元。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項目由美國萬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AOS)與渝富集團、兩江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資經營,用產業投資基金撬動行業發展。
生產基地將分兩期建設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一期總投資約4億美元,包括芯片製造計劃投資2.7億美元、封裝測試投資1.3億美元。12英寸芯片製造一期產能為2萬片/月。二期最終產能為5萬片/月;芯片封裝測試一期產能為500KK單元/月,二期最終產能為1250KK單元/月。
那麽,AOS與重慶攜手合作,又將產生怎樣的“催化劑”效果?
“必將產生‘體+芯’的幾何級數效應。”蒲勇健說,一方麵,AOS將分享重慶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利好。重慶已經構建起“5+6+860”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為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加之汽車、軌道交通等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張,為芯片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AOS的產品不僅將銷往國內外,還將廣泛應用於本地優勢企業,市場空間巨大。
另一方麵,重慶電子信息產業正處在提檔升級的關鍵階段,特別需要核心部件項目的支撐,芯片製造作為電子信息產業最為重要、價值量最高、科技含量最大的領域,有助於重慶打造國家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從產業鏈到生態圈的優化升級。
AOS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張複興表示,重慶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在重慶落戶,將為重慶建造中國功率半導體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小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AOS在重慶開工,是行業的一件大事,將促進我國建立自主、可靠、安全的半導體產業。
目前,集成電路產業,是我市十大戰略性新興製造業之首。以SK海力士、奧特斯等為代表的企業已實現快速發展,交通物流、水電氣要素保障、人力資源供給等產業配套條件完善,將有力提升集成電路產業布局並快速形成生產。
據介紹,重慶萬國項目建成投產後, 將為重慶提供2000-5000個就業機會,也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並將直接構建功率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對我市發展汽車、智能終端、軌道交通產業都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貴安新區建集成電路產業園,高通入駐僅僅是開始
此次貴州與美國高通公司合作,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成立合資企業——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對於該公司的未來發展,貴安新區未來將會提供哪些支持?貴安新區管委會主任馬長青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貴安新區將落實大數據產業優惠政策,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產業發展方麵給予重點支持,提供優質的服務。
馬長青說,這次簽約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貴安新區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將以此為契機,建成集成電路產業園,以良好的條件吸引國內外上下遊企業入駐,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對於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的未來發展,馬長青表示,將大力支持並做好服務,爭取國家政策項目化、實物化,落實到貴安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園和園區企業,加速人才、資本等要素的集聚,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還將落實好貴州省出台的大數據產業優惠政策,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產業發展方麵給予重點支持,支持服務器芯片的研發,並積極為企業發展提供國際化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供優質的服務。“把貴州高通的優勢聚集在一起,在互聯網+和經濟轉型的時代,定能創造令人遐想的未來。”馬長青說。
龍芯國產計算機產業園項目落戶,合肥藏了啥寶貝?
昨天上午,龍芯國產計算機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在合肥市政務中心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出席儀式,並在儀式前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主任陳國良等出席簽約儀式嘉賓。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冰主持儀式。副市長王翔出席儀式並參加會見。龍芯中科董事長、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胡偉武在儀式上致辭並會見時在座。儀式上,雙方代表簽署了合作協議。
會見時,吳存榮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當前電子信息產業迎來更好發展機遇。合肥擁有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良好基礎和條件,特別是近年來,午夜福利视频一区聚焦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大力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伴隨著信息化大潮的來臨,國內外對高端計算機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市場潛力巨大,午夜福利视频一区對項目前景充滿信心。希望大家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創新,緊密合作,又好又快推進項目建設。午夜福利视频一区將全力做好服務。
陳國良說,花開時節回到合肥,鄉貌鄉情都讓我深感溫暖。午夜福利视频一区願意充分發揮技術等優勢,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家鄉人民生產生活服務。
胡偉武在致辭時說,很高興項目能夠落地合肥,午夜福利视频一区有信心有決心做優做強項目,為合肥“創新、轉型、升級”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龍芯國產計算機產業園項目將依托“龍芯”CPU和“龍芯”服務器自主創新技術,進行高性能國產計算機產業聯合開發。
上一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要走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的新路徑 下一篇: 中國高端芯片市場 布局“中國製造”
同類文章排行
- 解析集成電路芯片原裝、散新和翻新區別
- 無線充電主流技術解決方案全麵解析
- 無線充電原理以及優缺點分析
- 教你如何辨別集成電路IC原裝正貨、散裝和翻
- 5G芯片大戰,華為高通誰與爭鋒?
- 芯朋淨利增長58.01%,新三板電源IC廠商業績
- 馬化騰談"缺芯之痛"國家大力支持,中國芯
- 選擇一款合適的手機充電器控製芯片應考慮那
- 走路也能充電,盤點十大創意無線充電新技術
- 解讀集成電路電源管理IC工作原理及特性